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7期目录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语法是贯穿语言教学始末的基础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了解语言的表意功能,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语法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一说到语法,大家就头痛不已,而露难色,使得语法学习之路困难重重,充满了挑战。我们如何打消学生这种语法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语法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语法教学更具有活力与魅力呢?基于这样的教学挑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从英汉对照、妙用图像、巧借外力三个教学策略,探索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渠道,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语法学习的趣味性和成就感,真正掌握将繁琐、抽象的语法规律运用到语言实践中的秘诀,让语法旧瓶穿新衣,焕发光彩。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析

 

语法是贯穿语言教学始末的基础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了解语言的表意功能,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语法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一说到语法,大家就头痛不已,而露难色,使得语法学习之路困难重重,充满了挑战。我们如何打消学生这种语法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语法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语法教学更具有活力与魅力呢?基于这样的教学挑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从英汉对照、妙用图像、巧借外力三个教学策略,探索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渠道,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语法学习的趣味性和成就感,真正掌握将繁琐、抽象的语法规律运用到语言实践中的秘诀,让语法旧瓶穿新衣,焕发光彩。        

1.英汉对照,对比冲突利于区分   

英汉对照,是我们最直观的语言学习方式,它能够直截了当地对中英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进行区分对比,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结构的初步认识和对语言内容的表层感知。笔者认为,在语法教学中,适当地采用英汉对照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例如在语法规则的呈现过程中,可以采用中英文同时呈现的方式。在例题示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呈现例句,并用中文标注出其中的语言点,实现英汉鲜明对照,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知两种语言结构之间的区别。通过这种对照式的教学策略,能够使语法规则更加直观,使语法教学更加具体。   

例如,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Pet、这单元的语法知识点中,为了帮助学生区分"bring sth. to sb."与“take stb. to sb.”这两个语法知识点之间的区别,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直接讲解,而是就这两个知识点分别给出三个句子瑛汉对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两组句子的中英文进行剖析,尝试找出每一组句子的共同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小组的探讨,总结出"brin扩是“带来”的之意,而“take sth. to sb."则是“带去”的意思。在寻找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还鼓励学生尝试利用这两个知识点模仿例句,进行创造性造句,并顺势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对这两个语法点加以巩固。   

2.妙用图像,生动形象促进记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还依赖于表象事物,特别是在抽象的语法教学中,因此教师更要关注文字与图像之间的灵活转换,尝试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语法所隐藏的技巧,启发学生根据形象,例如图片、动漫、思维导图、视频等,对语法知识点进行精细加工,促进知识点的识记与保持。同时,教师还应将语法操练活动渗透在以形象为依托的实践活动中,以生动活泼的图像,激发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加入到语法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记忆备用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例如,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 n it 6Outdoor Fun时,在语法操练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复习与本课主题有关的一些户外活动(CO utdoorA ctivitie},并引导学生以“go +V-in扩的短语形式进行串联,笔者设计了“Lei's guess"的教学互动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各种户外项目的动画图片CAL口游泳、爬山、打篮球、踢足球、购物等,并用遮挡物遮挡住图片的一部分,留下部分线索,对学生提问:"W hat outdoor aclzvityw ou 1d you h1c a to try?"同时,引导学生用“fd hlceto go +V - in扩的句式进行回答。在这个游戏中,笔者以形象的图片形式,将教学内容有意地串联在一起,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语法操练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语法教学的趣味性。   

3.巧借外力,他山之石易于理解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精彩论断,向我们表明了“借力生力”的人生智慧。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我们亦不能仅仅拘泥于已有的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教学辅助视频,以及已有的教学案例等现成教学工具,而应紧跟时代,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常常借用学生感兴趣的娱乐八卦、关注的周边新闻、喜爱的网络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网络游戏等,渗透语法知识的分析与实践,促进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夯实他们的语言基础。   

例如,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 n it 4My Day单元的第三课时后,笔者考虑到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展开,于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简单地描述他们自己或者其他人一天的日常安排((m ake a san ple description of theiror som eone else's dalift。为了有效地检测学生对于本课语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笔者巧用学生熟悉的微信平台,设计了一项以微信为依托的别开生而的课后作业。在这项作业中,学生必须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本单元R eadingW elcom eto tb e U n it的语言点,描述自己或者身边最熟悉的人的一天生活安排,并发表在朋友圈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微信平台,利用课后时间,就小组成员的“som ebody's dahfe”进行讨论并评价,推选出小组最佳“微作文”,并将这篇微作文以微信形式发给教师,以供下节课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总之,语法教学既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亦是教学的难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一改传统“输入式”的被动教学法,丰富语法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感知语法知识,为学生创设更多平台去探索语法奥秘,把语法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互动式教学环节,让语法教学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安静”转向“活跃”,由“单一”转向“多元”,为英语语法教学“改改风格,换套新衣”。(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江苏南通,22636劝比接第40孙加2支火柴,那么左右两边就都是6支火柴了;还有的学生回答右边拿去2支火柴,那么左右两边就都是4支火柴了·····一题多解的题目创设,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②鼓励课堂互动,碰撞思维激活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创设问题,鼓励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平等轻松的交流互动环境使得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能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同时他们在互动中能够互相学习新颖实用的思维方法。这样的学习氛围充满了创新的气息,学生的思维才能迅速成长。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做绿豆发芽的实验。要求每个小组准备100颗绿豆,一个星期后,各个小组分别统计出他们实验中绿豆发芽的数量和未发芽的数量,并计算出相应的百分比。   

③作业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温故而知新”,学生在课堂上初步学习并掌握了知识点之后,需要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课后作业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程度。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践性作业。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人民币的样式并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课后可以设计“我是家庭小主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和陪同下,去超市采购总价值在10元以内的3件商品,并付款找零。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家庭作业,既让学生实践了课本知识,加深理解了相关知识点,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