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级中学”引发的城乡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研究
确习“超级中学”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城乡子女教育公平问题,表现为城乡子女就学要求不一致、入学方式不均等、入学归属感差异显著的教育起点不公平,在硬件配备、师资水平、信息获取、社会支持等教育资源享有上差异显著的教育过程不公平,教育成就方式不等同、付出和收获的多少不一致、就学准备度差异显著的教育结果不公平。改善城乡子女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公平现状,要通过强化弱势补偿原则,从起点处落实教育公平;科学分配教育资源,在过程中保障教育公平;消除高等学校招生“城市倾向”,在结果上达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权利的平等和机会的均等两个方而。自高考制度恢复和九年义务教育全而实施后,我国教育公平的基本问题就转变为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一类引发城乡子女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公平的“超级中学”异军突起,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关于什么样的中学才称得上“超级中学”,目前学术界尚未对此作出明确的定义。参照当前对“超级中学”相关本质的揭示和特征的归纳,笔者在此将“超级中学”定义为:在校生少则五六千,多则上万;网罗本地区优质的生源和师资;对部分学生收取高额择校费;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并被当地政府作为重要教育政绩的普通高中学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改革重点,提出“要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都凸显了作为重点学校升级版的“超级中学”存在的不合理性。“超级中学”是高中版的“马太效应”,它通过放大先天背景差异造成的城乡子女高中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不仅违背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而且固化了阶层利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那么,“超级中学”现象下城乡子女的教育公平现状究竟如何?具体存在哪些方而的问题?厘清这些问题是深入认识当前高中阶段城乡子女教育差距的关键,也是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的前提。、研究概况 1.研究对象 湖北省D市拥有人口90多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8所,另有包括城市、乡镇,私立、公立普通高中共8所。本次调查以典型取样为原则,选取D市两所中学:一所是百年老校Y中,作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中学,Y中在各项指标上集中反映了一般“超级中学”的共性特点;另一所是学校综合发展水平一般的普通高中L中。通过对两所学校的调查来对比研究“超级中学”现象下城乡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在两所学校分别随机选取4个班100名学生填答问卷。共回收问卷180份汀中83份,L中97份,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回收率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