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鳃鱼效应”
确习在班级管理中运用“鳃鱼效应”,与在自然界和企业管理中运用不同,它有着自己的特点,班主任应注意把握这些特点,并根据班级管理中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对策,明确实施要求,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使“鳃鱼效应”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鳃鱼效应”源于这样一种传说,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但是沙丁鱼不爱动,每当渔民将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港口,大多数沙丁鱼会因缺氧而死亡。为了使沙丁鱼能活着被运回渔港,渔民将其天敌—鳃鱼放入鱼舱,鳃鱼是食肉鱼,生性残暴,一入舱便四处乱窜,沙丁鱼因鳃鱼的追杀而恐怖紧张,拼命逃走,从而把鱼舱的水搅动,使其上下波动,氧气充足,沙丁鱼便能活蹦乱跳地运回渔港。在企业管理中运用“鳃鱼效应”,能促进企业内部竞争,使企业血液循环加速,得到更快发展。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运用“鳃鱼效应”,但是班级管理与自然界,与企业管理所处的环境、条件均有不同,运用中应注意班级管理的特点,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要使“鳃鱼效应”顺利实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既需要注意“鳃鱼效应”的一般要求,又要准确把握班级实施“鳃鱼效应”的特点与差异。
1.班主任要独具慧眼,在班内敏锐地发现或精心培养“鳃鱼” 形成“鳃鱼效应”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鳃鱼”,由于班级无法从外部引入“鳃鱼”,所以只能从班级内部发现或精心培养。作为班主任,就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识别力与深刻的洞察力,能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长处,甚至洞察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在确定目标对象或培养苗子后,促使其在短期内学习成绩快速提升或在其他方而得到发展,以给其他同学产生示范效应,激活学生“你行,我也行”的不服输心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其他学生加以仿效,群情奋起,急起直追,形成“比、学、赶、超”的局而,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而。
2.注意刺激的方式,把握刺激的内涵,以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 “鳃鱼效应”是通过刺激形成的,即通过鳃鱼对沙丁鱼的惊吓,促使沙丁鱼都动了起来。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消除学生萎靡不振、无精打采、不思上进的现象,使整个班级充满生机活力,同样需要对“沙丁鱼”施以必要的刺激。但这种刺激不是凭借“鳃鱼”的凶暴与恐怖,也不是让“鳃鱼”充当“打手”,威逼其他学生去学习。班主任应注意刺激的方式,把握刺激的内涵,班级管理实施<鳃鱼效应”所需要的刺激要求班主任选择成绩好、表现好或目前成绩一般,但是具有潜质,通过有效手段加以开发,在短期内成绩能迅速提高的学生充当“鳃鱼”,利用其成绩的迅速提升或其他方而的进步来刺激学生,这样的刺激才会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才有利于促使“沙丁鱼”都行动起来,加以仿效,在行动中产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强化这一效应,有利于整个班级形成相互竞争的局而,改变班级一潭死水、缺乏生机活力的状况。 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有效地将外在刺激转化成学生的内在动力 (D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目标,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鳃鱼”的刺激只是一种外部因素,若其刺激不能转化为“沙丁鱼”内在的动力,尽管也能让“沙丁鱼”兴奋一时,却不能持久,若学生在活动中屡屡受挫,丧失信心,就无法形成“鳃鱼效应”。要真正形成“鳃鱼效应”,让“鳃鱼”的刺激长久地发挥作用,教师不仅要通过“鳃鱼”的刺激促使学生想动、要动,还要让学生在“动”中尝到甜头,获得成功的乐趣,能动、会动,才会把外在刺激转化为内在动力,让刺激长久地发挥作用。为此,教师在利用<鳃鱼”刺激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确立合理的目标,因为适当的目标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压力与动力,而且容易使得学生经过努力便可获得成功。若目标过高、不切实际,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受挫,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心灰意冷,甚至一撅不振。同时,教师利用“鳃鱼”刺激“沙丁鱼”,是要促使“沙丁鱼”都动起来,不是要让“沙丁鱼”都变成“鳃鱼”,教师不能拔高目标,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任务,而应该指导学生全而分析自身条件,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好高鹜远,或一时冲动,致使其因目标过高而受挫。此外,要注意发现学生的特点与长处,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长处来确立发展方向与侧重点,例如成绩优异的可上大学进一步深造;成绩虽然差,但是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读职业学校;身体素质好,具有运动技能优势的可报考体育学校;喜欢唱歌跳舞的学生可以往文艺方而发展。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摄影、舞蹈、武术、写作、航模、小发明、小制作等各种兴趣活动,这种因人而异的个性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而且能让学生减少挫折与失败,增强自信,并让成绩差的学生在竞争中也有露脸的机会,也能大显身手,促使班级人人愿参与,个个敢竞争,帮助学生将外在刺激转化成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