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7期目录
网络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禁” 与“放”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网 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新兴的一种语言形式,在网络上流行,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并大量使用的一些词语 。

 

网络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禁” 与“放”

王 莉

网 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新兴的一种语言形式,在网络上流行,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并大量使用的一些词语 。 它简洁生动 、 极富创造力和活力 。其一诞生就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并迅速传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不同于听话 、 说话,它是由说 、 听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 。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 交际 ”,其基本特点是听 、 说双向互动 。

要想进行畅通 、 和谐的口语交际,听者与说者之间的语言是畅通的,而网络语言的生活化,往往会造成彼此的不理解,例如有人说 “大虾 、 菜鸟到偶的烘培机上来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 BT ”。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高峰期,对一切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网络语言毫无抵抗力,认为用就是时尚,不用就是落伍 。 于是网络语言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被大量运用,并影响着口语交际的表现形式 。

一 、 网络语言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影响使用网络语言的沟通和交流与传统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更自由和随意 。 由于小学生不善识别,生搬硬套,从而也导致了网络语言在口语交际中出现滥用 、 粗俗化 、 不规范的局面 。

1. 积 极的影响网络用语来自于生活,新颖 、 时尚 。 口语交际时适当借鉴运用,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 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青少年勇于创新 、 敢于尝试的风格 。 对小学生而言,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积极地影响着他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 、 张扬个性的语言空间 。

1) 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动的 、 新鲜的 、 与传统已完全不同的语言养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精神层面创新的需求,于是,异彩纷呈 、 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网络语言被小学生广泛地运用 。“鸭梨 ”: “压力 ” 的谐音; “羡慕嫉妒恨 ”:一语五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 —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 这些词语极大地发挥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小学生追求自由 、 崇尚创新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小学生语言创新的运用能力。

2) 激发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内在动力。 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本来不爱与人交流的孩子,出于对网络语言的新奇感知,也愿意用一些网络用语进行交际,尤其是当他们所说的网络用语得到同伴的认同与赞赏时,更激发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欲望。

3) 网络语言言简意赅,便于交流。“给力” 就是有作用、 给劲、 带劲的意思; “富二代”:80 年代出生、 继承上亿家产的富家子女,他们被称为“富二代”。 这些网络词语的运用,因其便捷性、 听觉的冲击力和表现力强,无不体现着网络语言对口语交际的积极影响。

4) 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是网民辛苦构思的,营造出了幽默风趣的氛围,使人们从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感受到网络社会的轻松愉快与自由自在。 例如易中天曾经在他的 《品三国》 中就这样说过,晋代的郭冲就是诸葛亮的一个铁杆“粉丝”。 他将这样一个极具现代感的词语“粉丝” 用在诸葛亮的崇拜者身上,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幽默的表达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2. 消极的影响传统汉语言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不仅是汉民族的语言,而且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 新时代的小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的语言。 而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使用显然对正处于辨别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是巨大的干扰。

1) 阻碍正常交流。 网络语言运用仅限于一部分人群,制约着网民与非网民的交流,容易让不同年代的人,甚至是同龄人之间交流产生代沟。 例如小学生与父母一辈进行交流,如果小学生大量使用网络用语,父母听不懂,长此以往,那么孩子就可能不再愿意与父母交流。 再如同学之间由于一部分喜欢用网络语言,一部分不喜欢用网络语言,就会由此形成小集团,不利于彼此的团结 。

2) 内容粗俗,攻击人身 。 汉语言博大精深,精彩绝伦,它所具有的表达力及美感是不可比拟的 。 但是在网络语言中,部分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 同时,广泛使用这些不文雅的词语也不符合中华民族这个素有 “礼仪之邦 ” 的国家,破坏了民族的形象 。 例如 “恐龙 ” (形容女孩长得丑) “青蛙 ” (形容长得丑的男孩) 等,足可见其粗俗无礼 。

3) 影响对我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 我国传统文学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言习惯,但是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产生语言混乱现象 。 像 “很 名词 ” 就非常常见,例如 “很女人 ”“很书本 ”“很克林顿 ” 等 。

二 、“禁 ” 得有理, “放 ” 得精彩既然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我们语言交际的各个角落,对学生的交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对不文明的 、 粗俗的 、 不规范的语言就要进行控制,而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 、 有创造性 、 大家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不仅不应禁止,而且还要鼓励其在口语交际中使用 。

1. 指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1) 从思想上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 如果一种语言不能发展了,那才是最大的不规范,汉语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无比自豪的 。 我们既要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 、 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其要求规范化 、 标准化是毋庸置疑的,又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着自身的价值的,如何甄别运用才是关键 。

2) 明确 “ 传统语言 ” 与 “ 网络语言 ” 的区别 。所谓 “传统语言结构 ” 是指从 “五四运动 ” 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白话文著作为基础的语言结构 。 是文章或口语中使用比较规范,有明确要求,不能随意加以改动的语言 。 而 “网络语言 ” 是人们在上网时形成的,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口语性较强 。 那么是不是平常的口语交际中就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用得好,网络语言一样可以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

2. 让网络语言在课堂上 “放 ” 得精彩课堂是发展学生语言,规范学生语言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正确辨别 、 使用网络语言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网络语言的优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甄别,以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避免盲目地跟风 、 片面模仿 。

1) 网络语言让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 。 小学阶段都设有口语交际课,针对不同的口语交际内容,设定不同的口语交际话题 。 在进行这些话题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不要简单地 “禁用 ”,而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 。 引导得好,不仅能让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口语交际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 例如,进行 “介绍你喜欢的体育明星 ” 口语交际时,一名学生这样介绍: “我最崇拜刘翔,我是他的铁杆粉丝,每当看到他夺冠 、 披着五星红旗跑起来的时候,那感觉太给力了 。” 他的发言赢得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 。

2) 网络语言让班队会生成别样的精彩 。 主题班会不但是学生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求知欲望,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品德教育 、 心理教育,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 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 。 在主题班会上,教师围绕这个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学生心理需要为前提,摒除一味的讲解 、 提要求的方式,改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通过讲笑话 、 演小品等,围绕不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带来的笑话和后果,学生就会自然接受,默默反思 。 也可以开展 “是否应该使用网络语言进行口语交际 ” 的辩论赛,在正方和反方思想的不断碰撞中,理越辩越明 。

3) 课余交流让网络语言优胜劣汰 。 学生的课余交流更为随便,也是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最高的时候,这方面的指导非常重要,但是又最难把握 。 班级可开展 “我是发现小能手 ” 活动,针对学生在课余交流中使用的网络语言加以收集,并组织辨别,让学生在学中思 、 思中用 。 使有表现力的 、 文明的 、 精辟的网络语言为学生所接受,而粗俗的 、 冷僻的 、 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为学生所淘汰 。

3. 鼓励学生自 主把握网络语言使用的“度”

1) 任何一种事物在使用中都存在一个“度” 的问题,网络语言的使用也一样。 如果在一段话中,你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例如“摔锅,你鸡不鸡这是虾米地方?” (帅哥,这是什么地方?) 那么你说的话大多数人都听不懂,这就阻碍了人际之间的正常交流。 所以在日常口语交际时,网络语言的使用要少而精。

2) 教育学生学会主动控制网络语言的使用数量,提高使用的质量。 如果教师强迫学生少使用或不使用网络语言,势必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对于能主动控制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尤其是能精彩运用的学生加以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把握自己使用网络语言的度了。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市许庄小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21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