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7期目录
浅谈高三班主任工作策略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总体较好 。 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三这一重要的人生阶段实现蜕变,高三年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职责就在于,选择合适的时机,扮演合适的角色,做好引路人 。 2012 年秋我担任了高三班主任工作并兼任政治科教学工作,下面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谈谈几点认识 。

 

浅谈高三班主任工作策略

林巧渝

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总体较好 。 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三这一重要的人生阶段实现蜕变,高三年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职责就在于,选择合适的时机,扮演合适的角色,做好引路人 。 2012 年秋我担任了高三班主任工作并兼任政治科教学工作,下面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谈谈几点认识 。

1. 走近学生, 共筑理想

高三学生在心智各方面趋于成熟,对教师的要求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 2012 年秋刚接手这个班时,学生对自己还是比较陌生的,能不能让学生接受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 在上第一次班会课前,我深思熟虑,确立了第一次班会课的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在短期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走近自己;二是让学生在开学初就树立自己的大学梦,使学生明白高三是大学梦的冲刺阶段 。 对此,我做了充分准备,做了主题为 “我们的大学 ” 的 PPT 课件 。 课件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介绍自己的大学以及读大学期间的生活情况;一部分介绍全国各地的名校,激发学生求学的激情 。当课件展示出我 20 年前高中毕业时的黑白照片时,学生都欢呼起来: “老师,是你!没变呢 。” 跟随时间的脚步,学生和我一起回顾了我的大学生活,接着我问:“接下来你们想了解老师什么? ” 一个调皮的男生说:“老师,有没有你的结婚照? ” 于是,一张我 1999 年结婚时的黑白照 、 一张 2009 年北京水立方前的三口之家合影映入学生的眼帘 。 接着我又介绍了自己先生的情况,展示他 MBA 毕业时的照片 。 课堂里充满了笑声 、欢呼声,学生眼里都是满满的笑意 。 师道固然尊严,但本质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最自然最朴素的东西往往最具生命力和盛染力 。在介绍完自己后,我设置第二环节 — —“ 你的大学梦是什么?” 在课件展示完各大名校之后,试探性地问: “ 你们的大学梦在哪里?” 一个学生说得很好,“现在,我不知道我的大学梦在哪里,能否实现,但是我知道,我一定会为自己的大学梦努力。” 马卡连柯告诉我们,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班会课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坚定目标,为目标努力已成为心中坚定的信念。

2. 积 极的期望和情感激励

进入高三伊始,由于试题的难度和容量都大大提高,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很受挫。 曾经的“鹤立鸡群”,在激烈竞争中沦为普普通通;曾经的备受教师重视变为被教师有意无意的“忽视”;曾经的“差生” 却不断呈现出“黑马” 的姿态。 事实上,学生的可塑性极强。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 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 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支持,从而变得自信、 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同理,教师给予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和情感激励,将成为他们前进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所在的班级有位叫陈竞雄的男生,有着俊朗的外表和阳光的笑脸。 他在总复习几次的阶段考试中成绩稳中有升,引起了我的关注。 教育,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对话,为此,当教师真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真诚相待,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和鼓励,那么,年龄不再是距离,他们会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向教师敞开。 我们在教室外的桉树下进行了一次长谈。 他坦诚告诉我,他高一高二两年没有好好学习,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觉得自己高三再也不能蹉跎岁月了,下定决心拼一拼,只是担心会不会成功。 我告诉他,他已经在努力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相信自己能行!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临谈话结束时,他留下一句话: “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之后,我把他这句话做成红色艺术字,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高三路上,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全班同学都不断在“竞雄名言” 中找到自信和前进的动力,他也被同学们昵称为 “ 跳跳熊”。 而浅谈高三班主任工作策略林巧渝班主任之家后,陈竞雄同学以 “黑马 ” 姿态一路前行,奔进西北政法大学 。记得在高三文综训练刚开始时,由于文综试卷题量大,综合性强,思维跨度大,学生们一直适应不了,几次考试下来,成绩很不理想 。 我感觉到一种负面情绪在班级里蔓延 。 随后的一堂班会课,我便带着一个计时器来到教室 。 我开门见山地说, “今天的班会课我们聊天和做游戏 ”,学生一片欢呼 。 我挑了几位基础相对薄弱,但一直在努力着的学生问: “你预估一下,一分钟内你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力气鼓掌,你会鼓几次? ” 有的回答 80 次,有的回答 100 次,有的回答150 次 。 然后我扬着计时器,对全班同学说: “现在,每位同学预估好自己能在一分钟内鼓几次掌,记下来,老师给大家计时,请大家以最快速度鼓掌,并给自己计数 。” 随着我的一声 “开始 ”,教室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 一分钟结束后,我再问前面被提问的同学,他们的成绩让大家惊呆了!掌声实际数量远远超过他们所预估的,有的竟高达 200 多次 。 于是,我趁势引导他们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潜能,只要大家坚定信念,付出努力,你一定比以前的自己更精彩! ” 课后,我收到一些平时缺乏信心却勤奋学习的女生的短信: “老师,这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班会课,我在掌声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信心 。 老师,我会加油!谢谢您,老师 。”

3. 构建和谐的师生沟通平台 , 信短情长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沟通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滋养心灵,使学生全力以赴 。 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时间非常有限,教师要一个个与学生面谈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此时,短信成为我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 。 我深知高三每次考试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心智的锤炼,考前的紧张与焦虑,考后等待成绩的煎熬和忐忑,成绩潮起潮落的喜悦与伤感 。 考前,我的短信及时送达: “你是班级的种子选手,加油,老师期待你的精彩! ” “别太紧张,你的数学科那么棒!相信自己能行! ” “班长,你是老师的好帮手,相信你学业上会更上一层楼! ” “ 你笑容可掬,老师相信你胸有成竹! ” 考后,我会递上我的鼓励和叮咛: “这次你文综很棒!总结经验,再上一个台阶 ” “这次成绩有所波动,找找原因,迎头赶上!下次你会更棒的! ” “别在玩手机上花过多时间,20 年后你还可以玩手机,20 年后你绝不可能还坐在高三的教室里 ” “ 人生如茶,会苦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孩子,坚持 ” … … 信短情长,传递着温情和感动,学生纷纷回信: “老师,我很喜欢你! ” “老师,谢谢你的鼓励 ” “巧姨 (学生对我的昵称),怎么那么神奇,哭出来我轻松多了,没事了,我会努力的 ” “ 老师,母亲节快乐!在学校,你是我们大家的妈妈! ” “ 老师,我会一直记得一个总给我妈妈般温暖的,一个亲切叫我丫头的巧姨 ” … … 300 多个朝夕相处的日子,那份滋养起来的情谊在毕业典礼上化作一个个深情的拥抱和闪闪泪花 。 如今,回想起学生的一条条短信,自己也从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

4. 整合资源, 传承优秀校园文化

教育家斯多德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 。 而有效地激励学生,除了教师发挥自身的能量之外,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群体无疑是一支富有正能量的队伍 。 学校优秀毕业生是优秀校园文化的体现和延续,是校园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传播者,他们中的佼佼者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对刚刚跨进高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渴望学习经验 、 渴盼学长们的指导 。 如何更好地整合有效资源,发挥这些学生的榜样作用,让学校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我也不断在思考 。我校 2012 届文科班陈志源同学录取到北京大学,对 2013 届文科生产生了很大轰动,他们都想目睹北京大学学长的风采,希望从他身上汲取成功的经验 。 刚好陈志源同学是我班上的学生,跟他沟通协调之后,“ 北大学长学习经验交流会 ” 顺利在学校的会议室举行 。 温文尔雅的陈志源同学侃侃而谈,幽默风趣,赢得阵阵掌声 。 他的成功经验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临近高考,学生们个个都紧绷住一根弦,这时他们最需要鼓励 。 在吕超群 、 陈志源等同学的号召下,我校 2012 届的考入各校的毕业生从全国各地 25 所高校寄来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加油海报,呈现在高三学子面前,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燃起多少激情和斗志 。 而学校校园文学社主办的 《启航》 刊物,也出版了一期“我们在柠檬桉下呐喊助威 ” 专刊,组织高一 、 高二学弟学妹以班级为单位,写下 “ 绽放在六月的凤凰花 ”等一段段寄语 。

班主任承担着学生的德育工作,在高三这一非常重要阶段参与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中,责任重大 、 意义非凡 。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 班主任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体验,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完美人格的养成,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 、 去欣赏 、 去引导,让学生扬帆启航,追寻自己的梦想 。

(作者单位:南安市第一中学, 福建 南安, 362300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